■ 貨幣觀察
  央行有意讓市場發現價格,增加市場參與主體的深度,讓人民幣匯率逐步市場化、國際化,而央行也在蓄勢準備在取消價差管理、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增強和培育自己在未來人民幣完成匯率市場化和國際化後的人民幣匯率管理能力。
  央行日前發佈《關於銀行間外匯市場交易匯價和銀行掛牌匯價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取消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買賣價差管理,由銀行根據市場供求自主定價。也就是說,根據央行這個通知,商業銀行在零售業務中可以自行決定匯率了。
  根據央行原來的規定,外匯指定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1%,最高現鈔賣出價與最低現鈔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4%。在上述規定的價差幅度範圍內,外匯指定銀行可自行調整美元現匯和現鈔的買賣價格。
  新規定確認更多非美貨幣跨入了更大日內浮動幅度之列:人民幣兌歐元、日元、港幣、英鎊、澳大利亞元、加拿大元和新西蘭元為當日中間價上下3%的幅度;5%波動幅度有馬來西亞的林吉特和俄羅斯盧布。
  新規定更引人矚目的是,今年3月央行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浮動幅度為3%,商業銀行為客戶提供當日美元最高現匯賣出價與最低現匯買入價之差不得超過當日匯率中間價的幅度3%,而現在央行最新通知則乾脆取消了銀行對客戶美元掛牌買賣價差管理。
  對比現在的央行新規定,有人認為,這是外匯管理方面的一個鬆綁,意味著讓商業銀行對客戶在外匯買賣方面能夠提供更大的服務和創新空間,也能更真實反映出市場的供求,讓外匯定價更接近市場化。還有人甚至認為,央行此舉離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只有一步之遙了。
  人民幣匯率既然已經無限接近市場化了,其有利之處自不待言。可是,長期受到嚴格管制的人民幣匯率一旦放開,是否會匯價劇烈波動?
  現在看來這種擔憂是沒有必要的。
  放開匯價讓商業銀行自行決定匯率可能造成的風險,來自於商業銀行間的惡性的過度的競爭。央行最新通知里已經預先要求,銀行應建立健全掛牌匯價的內部管理制度,有效防範風險,避免不正當競爭。不過誰都不會相信一紙通知就能制止企業間的惡意競爭。實際上銀行間競爭是一直存在的,這種競爭已經縮窄對客牌價的範圍。
  更主要的是,現在央行放開外匯零售層級市場,只會影響通常為個人的小客戶。而目前國內個人每年仍然僅允許購買等值5萬美元的外匯。中國主要銀行間外匯市場日均成交量在100億美元左右,而由個人需求推動交易僅占相當小的一部分。而銀行與大型公司客戶的交易價已經由銀行間市場匯率決定了。
  從上述兩個方面來看,央行這次放開外匯零售層級市場,不會引起匯價劇烈波動的風險,但是從另外一個側面看,本次央行放開零售市場的人民幣匯率的動作,釋放了這麼一個信號:央行有意讓市場發現價格,增加市場參與主體的深度,讓人民幣匯率逐步市場化、國際化,而央行也在蓄勢準備在取消價差管理、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增強和培育自己在未來人民幣完成匯率市場化和國際化後的人民幣匯率管理能力。
  □鬱慕湛(財經評論人)  (原標題:銀行自行決定匯率不會引發匯價波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y39iyefz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